武隆:六条“精品线路”拓宽乡村脱贫经济带
| 招商动态 |2016-09-28
最近,到武隆旅游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除了大美仙女山,武隆的小山村都像公园一样,有种别样的美。
这不是错觉。事实上,武隆26个乡镇186个村都在悄然蝶变。
触发这场蝶变的正是该县去年启动的农业与扶贫示范三大惠民工程之一的示范基地建设工作——6条“精品线路”、68个示范基地、146个项目,实打实破解农村产业虚化瓶颈,打通了武隆脱贫经济带。
武隆县委书记何平表示:“农业与扶贫示范基地的建设,无论是对全县旅游品质的提升还是对打好脱贫攻坚战役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它将成为展示武隆发展成就的一个重要平台,是武隆农业农村工作的一个缩影,有着极大的示范与带动效应。”
A 基地带动 农村变身景区
农业与扶贫示范基地建设带来的变化,不止游客感受到了,身处其中的农民感受更为深切。
“现在哪个还想出去哟,我们这里可不比城里差。”随着示范基地洋瑜生态园的建成,武隆县双河乡木根村村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洋瑜生态园地处我市打造的“武隆县仙女山—丰都县澜天湖—涪陵区武陵山”景区中心地带,以打造“活力田园,乡居假日”为宗旨,将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农事体验、休闲度假等功能结合在一起,打造现代体验式生态农园。
对当地村民来说,最为新鲜的是,该生态园打造“山环水绕,聚宝藏气”的空间环境,分别建了农耕文化长廊、瓜果长廊、果蔬栽培园、五谷园、草莓园、玫瑰园、百果沟、竹楼阁、鸟巢等各类听都没听过的体验中心,比城里的公园还要美。
与生态园建设同步推进的是周边环境的改善。通村公路建好了,破旧的老屋改头换面了,水库、电网等全面改造升级,农村与示范基地融于一体,旧貌换新颜。
这是一个缩影。去年底,按照中央要求和市委部署,立足“绿色崛起、富民强县”战略,武隆县委、县政府从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扶贫攻坚、建设美丽乡村的角度出发,决定在“十三五”时期把农业与扶贫示范基地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统筹规划、高标准建设一批农业与扶贫示范基地。
根据规划,该县按照“由近及远、集中连片、点线面结合、整体打造、统筹打造”的原则,建设6条串联26个乡镇、囊括农林牧渔等农业产业的精品线路。这6条“精品线路”,连通仙女山、白马山、火炉、芙蓉湖、鸭平、桐梓山6大片区,沿线涉及68个示范基地,涵盖146个项目。
“县委、县政府提出打造国际知名旅游胜地、农业与扶贫示范基地建设,是打造美丽乡村的主要载体。”武隆县县长卢红表示,“借此将农村像景区一样打造,改变农村粗放的面貌。”
在此思路之下,该县每推进一个示范基地建设,就会同步整合国土、农业(农综)、水利、发改委、建委、交委等部门建设项目资金,优化建设布局、提高建设标准,配套建设好道路、农房改造、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电网等改造升级工程建设,以示范基地为支点,带动农村华丽变身。
B 精准划片 撑起农业产业“脊梁骨”
实践证明,环境变美了,来旅游的人多,农村活起来了。
在武隆县委副书记王频看来,示范基地建设的价值已经初步显现:“农业是乡村旅游的魂,是农村电商的魂。离开了农业项目的支撑,乡村旅游就很空洞,农村电商就没有东西可卖。”
他说这句话的底气,正是源于农业与扶贫示范基地建设带来的效应:有了基地项目的支撑,武隆农业有了“脊梁骨”,得到了质的提高。
位于武隆县土坎镇的玉水花谷生态农业园便是一个典型案例。作为一个以农业种养业为主,集吃、住、玩、赏、购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生态农业文化旅游园区,该生态园一期建设了150亩生态农业养殖园,主要养殖草鱼、鲤鱼、鲫鱼、黄腊丁等产业,直接带动当地养殖业从零星散种向规模经营转变。二期更是规划了以特色林果、花卉、有机蔬菜种植为载体的200亩生态种植园,配套农产品精加工,切实解决了当地农村农业产业“空心化”的问题。
武隆县农委主任蒋斌介绍,6条“精品线路”共包括146个类似的重点项目。县委、县政府明确,每一条精品线路的打造必须充分利用线路自然资源优势、建设基础优势和产品互补优势,确保“条条有看点、处处是精品”。
目前,6条“精品线路”自然地把武隆农业划为了各具特色和功能的六大发展片区:如仙女山片区以发展观赏、采摘、体验为主的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白马山片区主要发展以自然农产品深度开发为主的农业(天然农产品开发)等。
为确保这些规划真正落地,6条“精品线路”从点到线都“包干到户”:每一条线路由一名县委常委联系,有一个县级部门作为牵头单位,保证线路建设整体推进;每一个重点建设项目又有一个县级部门和所在乡镇作为项目帮扶单位,确保每一个项目在技术、资金、建设协调等方面得到全方位支持。
县农委作为牵头部门,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在农业与扶贫示范基地建设上坚持“全面覆盖、规划为先、重点推进、突出亮点、鼓励创新、统筹帮扶”的建设思路,已整合农业项目资金1.14亿元,带动项目投资2.8亿元。
目前,6条“精品线路”中的146个项目已全部启动,其中有96个项目正在紧张建设。
C 建利益联结机制 确保农民持续增收
农村面貌改善,农业产业发展,最终落脚点是农民受益。
何平思路清晰:“我们的初衷是依托武隆‘大旅游’的带动,延长和拓展‘旅游+农业’产业链,让游客在领略武隆‘世界级’美景的同时,也为游客提供各种优质的农特产品,深度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实现‘面上保护、点上开发’,从而带动农民脱贫增收。”
为此,该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在延伸农业产业链和完善农民、合作社、老板和帮扶单位的利益连接机制上下功夫,探索“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将农业功能向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功能拓展,使种植业、加工业、餐饮业和创意农业相互渗透、相互提升,使农区变景区、空气变人气、农产品变商品、农房变客房。
在土坎镇关滩村桐坝组,武隆隆祥农业开发公司的进驻彻底改变了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态。过去,当地农民种红薯,除了果腹就是喂猪,即或加工一些苕粉,也是旺季无产品可卖,淡季卖不出去。如今,该公司注册了“土坎”品牌,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苕粉加工联营户,以公司的名义为有实力和加工联营意向的农户提供资金担保,彻底保证了原材料的囤积和流转需要,所有入社的社员必须做到“四个统一”:统一原料渠道、统一质量标准、统一产品包装、统一对外销售,延伸红薯产业链条,土坎苕粉已成为武隆旅游特色农产品。
位于巷口镇山坪村的“桃李天下”庄园则以“重回农村”为主题,流转1500亩土地,发展农业为主的综合生态园,农民不仅有土地租金、务工收入,更可以土地经营权、房屋入股合作社、龙头企业,收益与企业发展挂钩。
以让更多农户受益为前提,从今年开始,武隆县每年设立1000万元示范基地建设基金,连续实施3年,对示范性强、带动性广、群众受益大的示范基地给予建设补助和奖励。同时,积极争取和整合各类专项资金,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吸纳社会资金投入,推动重大农业产业化项目、乡村旅游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目前,已优先选择确定了29个带动面广、示范效应大、建设完成后效益明显、积极性高的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在发展规划、技术指导和资金投入上予以倾斜,力争早出精品。
更大的效应还在显现。通过对示范基地的打造和建设,农民的观念在碰撞中迅速更新,生产技术、经营管理能力都快速提高,从而从根本上破解了农村、农业缺人才支撑的格局,真正为农村、农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仙女山片区以发展观赏、采摘、体验为主的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如清水休闲垂钓、农业大地艺术、双河洋瑜农业生态园、木根蔬菜采摘、杨柳坝高山水果采摘、巷口山坪桃李天下等项目;
白马山片区以深度开发自然农业为主的农业(天然农产品开发),如白马山天万群蜂项目、天尺坪茶叶、羊角猪腰枣、白马有人站竹笋等农业项目;
火炉片区以发展养殖业为主的农业(水产养殖),如火炉木水十里荷塘、梦冲塘渔业养殖基地、凉水井畜禽养殖等;
芙蓉湖片区因为酒业加工和特色水果的优势,其线路建设则以农产品深度加工为主导(农产品深加工),如利用文复甜柿、浩口杨梅、芙蓉酒巷、三河口花酒等项目的建设发展果酒生产与开发;
鸭平片区因为大石箐宗教文化、凤凰寨、白云书院、王超奎故居的保护开发和建设,加上鸭江翠冠梨、凤来鳅田稻和庙垭万亩油菜开发等农业产业优势,以发展旅游农产品的种植和加工为主的农业(农产品种植初加工)。
桐梓山片区因为地理条件和美丽山水,以发展山区特色农产品为主导,自然观光为切入点发展农业(特色农产品发展),如金樽食品的老腊肉、鲊海椒、小坪高山马铃薯等。